关于layoff

悬在头顶三周的刀终于落了下来,虽然没有落在自己头上,但还是觉得很累,晚上七点就精疲力尽的去睡了,早上起来把这段时间的经历记录下来。

从疫情在国内的时候开始,就看到很多新闻关于疫情下很多普通人虽没有生病,却也丢了生计。后来疫情来到美国,那时更多的是担心疫情蔓延,看到美国人动不动就上街游行要求reopen,还觉得他们添乱。再后来疫情真的蔓延开来,大量的公司倒闭裁员,直到一步步向我逼近。Uber属于第一批收到疫情影响的公司,rides下降了80%。首当其冲的是Uber司机们,那些为了收入不得不出门开车的人,收入却直线下降。接下来受影响的employee。从公司leadership宣布会进行大规模裁员到现在整整三周时间,看着身边的同事离开的同时,担心自己的命运。

首先担心的是身份问题。我在第一时间联系了移民律师,了解到如果被裁员最好还是要维持h1b的身份,防止Trump对于移民证词胡搞。这意味着我需要在被layoff 60天内找到类似的职位,可是由于market上招人的公司太少,又有大量的工程师被layoff,所以会比较困难。鉴于我已经拿了combo card,也可以选择self-employed,但是风险就比较大,一旦485被拒就只能回国。

接下来就是要找工作。在k的建议下我首先做的事情就是联系各个公司的recruiter了解他们的招人计划。我把简历放在Hired上面很快就有recruiter联系我(exclude了大公司),确实没有很多但也确实有公司在招人。找朋友refer了几家大公司,在和recruiter聊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些信息。同时也和前公司的老板取得了联系,前老板说现在有headcount,就算没有了headcount也肯定能为我争取到,感动的稀里哗啦的。作为码农找工作就意味着要刷题。打开leetcode,发现果不其然上面已经一千多道题了,要刷完肯定是不可能的。在和j聊完之后制定了刷题策略,付了premium的钱,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就开始刷题。

到此为止我都还算是比较organized,然而在这之后才是真正的鸡飞狗跳。我太小看刷题对我生活的影响,也太高估自己的能量值。疫情下我在家每天的时间都有一个固定的routine,每天读书,健身,工作,弹琴,读书,睡觉。这个routine里面的每一步我都很enjoy。可是刷题应该是我最不喜欢做的事情之一。所以我就被迫放弃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本身就很令我气恼。好,那我就把读书的时间替换成刷题。这造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1)晚上刷题时脑袋处于兴奋的状态,导致躺在床上很久睡不着休息不好 2)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床所以早上刷题的时间就没有了 3)上午刷题很容易就超时工作的时间减少 4)工作效率不高导致很有愧疚感就在晚上加班 5) 一边加班还一边觉得自己都要被layoff还要加班太没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还不断的去刷微信群blinds了解各种rumor,后来发现这除了增加我的压力并没有太大帮助。在压力下身体的肌肉都很紧张,健身的时候要花更长的时间去stretch。弹琴的时候直接手腕受伤有一周多都不能再弹琴。终于在一个周五起床之后我的身体就罢工了,它拒绝做任何事情。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比所有以上都重要的是我的mental health和emotional stability。

重新去思考自己在此刻最需要的,是stress management。比worst更糟的,是the fear of the worst。再重新去evaluate自己被layoff的可能性。之前新闻上说layoff的比例是20%,但是当时我们觉得最后比例肯定会超过20%。我做的project不算是核心project,但也是rides+eats都需要的,应该不至于整组裁掉。我的performance虽然不算是最好的,但也应该不是最后20%,甚至也不应该是后50%。所以说layoff的可能性应该小于20%。在可能性比较小的情况下,问题就在于我对于风险的承担能力。如果一旦被layoff,那么我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公司后来有公布说h1b会保持payroll 30天。所以就是30+60=90天内我需要找到下一份工作。如果全职刷题的话我觉得30天还是能够恢复自己之前面试能力的70%,然后30天的时间面试+刷题,最后30天negotiate offer和办h1b,虽然时间很紧,但是还是有机会能拿到offer的。变数是市场上被layoff的人越来越多,招人的公司越来越少,面试题可能会更难,给的level可能会被压的很低。其实回前公司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有靠谱的老板和愿意sponsor我的director,再加上之前的一些关系很好的同事。如果那时候前公司都回不去了,就回国给我妈打工,回到父母身边,趁这段时间多陪陪父母也是挺不错的。

在重(找)新(了)评(无)估(数)情(理)狂(由)之后,我决定就先不刷题了。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自己的mental health上。多喝水,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constantly检查自己身上哪些肌肉比较紧张并针对它们做stretch,定时做meditation,晚上出门散步或者开车转一转,多和同事聊一聊,在support他们的同时也让自己放松,开会的时候开一些关于layoff的玩笑。当然最感谢的还是朋友们给我关心听我吐槽给我支持帮我refer,陪我度过这段时间。

再说我的感触吧。有很多东西是之前不太看重的,那是因为没有经历过危机。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有很多硬性的要求还是很重要的,比如绿卡,比如cash,比如工作的稳定性。确实看到身边没有身份的人普遍比有身份的更慌乱,Uber的比Google的更慌乱。当然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的心理素质吧,像我就属于心理素质不怎么样的人,遇事就总会考虑最糟的情况。身边有很多同事都比我淡定很多。我们前cto说他逃难的经历给他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说he has nothing to lose。而我大概就是不想丢掉一些东西,比如green card, paycheck, career, teammate。然而事实上这些东西有那么重要吗?如果丢掉了就是end of the world了吗?这些东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现在的生活是依赖在它们身上,如果没有了换种生活方式就好了。虽然会很难,但并不一定是件坏事。

另一点感触就是自己真的就只是一只小蜉蝣,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我拍拍水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在时代的大浪面前却毫无力量。看到身边的同事离职,我虽然难过,但是连祝福一句”good luck”都觉得很无力。真的很难帮到他们什么。最近在看的《战争与和平》更是把这种无力感推向了极致。自己喜欢的角色在和平年代各种作死加呼风唤雨,但是在战争面前坐在那里等着上战场时就被流弹给打死了。都不知道该恨谁,恨那个开炮的人吗?他也是走了几千英里从欧洲的另一端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打一个跟他没什么关系的仗,可能下一秒也就战死了。恨拿破仑和沙皇亚历山大吗?是的,战争由他们而起,但是并不是完全他一个人能决定的。若不是他天天被奉承战无不胜,若不是他习惯了所有的事情都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来所以要世界按照他们制定的秩序运转,若不是国内一批批的热血青年迫不及待的想为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会选择战争吗?他们不也是被时代的巨浪卷着往前走而没有选择吗?就像现在的疫情这么严重,若是按我的想法那不应该是全世界联合起来抗击病毒吗,怎么反而中美要互相干仗呢?可是中美政府也是有很多无奈啊,国内民怨沸腾找一个能够同仇敌忾的敌人似乎是个最有效的方法。Uber的leadership也是被骂的很惨,我也对他们很多不满,可是在这个时代的面前他们能做什么呢,如果是我的话就能比他们做的更好吗?还是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情绪找一个敌人来发泄,而他们是最容易的目标。然而潮起就有潮落,这一切总会过去,无论是一年,两年还是五年十年。我作为小喽喽只能用耐心来等着浪起的时候,当再在浪尖时,储蓄好下次承受风险的能力。

我自己真的是最幸运的,遇到了很多帮助我的人,目前生活也还没有被影响。疫情还没有结束,谁也不知道最糟会怎么样。这应该不是我人生经历的最后一次经济危机。而且我现在还只需要考虑自己。如果是下一次我有了需要依赖我的家人,父母年龄大了,我需要变得更强壮才行。所以记录下来这次的经历,供未来的自己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