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退步 — 莫高窟

当讲解员小姐姐打开这一窟的铝合金门,阳光便直直打在石窟中央的佛像上。唉,又是清代的重塑。色彩是极鲜艳的,雕像是极无聊的。佛祖正襟危坐,衣服上的褶皱竟是等间距的三条直线。伽叶额头上的三条线代表老,胸口几道横平竖直的沟壑代表瘦。其他菩萨天王更是大同小异,只是那一复制粘贴的血红的嘴唇带着的血红的微笑,甚至让人觉得有点不寒而栗。只扫一眼便觉得难受,赶快把目光移开。然后找个位置乖乖的站好,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等待发糖一样,等着手电筒的光。终于,当讲解员打开手电筒,光照亮侧面的墙壁,一瞬间,黑黢黢的洞穴幻化成一座光彩夺目的极乐世界。目光所及,灵动的线条和灿烂的色彩让这千年前的墙壁无比鲜活,彷佛一抬脚就可以踏入这无忧无虑的世界。眼睛跟着就忙碌了起来。在手电筒的光斑里面,藏着万般神奇。这里是一尊菩萨像,那么亲切,那么温柔,一点也不高高在上,反倒像是在我身边,懂我的一切苦,也怜悯我的一切苦。那里是一组飞天像,上面两个是犍陀罗风格,肌肉发达有力,充满阳刚之气,下面两个却是中原的飞天,衣带飘飘,轻盈优美,画风迥异,却相得益彰。还有庄严肃穆的佛祖,呼之欲出的维摩诘和淡定从容的文殊菩萨,骄傲的九色鹿和贪婪的妖艳贱货,旋转跳跃不停歇的胡旋舞师和肤色各异的管弦乐团,萌萌哒的雷公电母,健壮的牛,快饿死的虎,宏大的山水,帝王将相,夫人婢女。不是没膜拜过西方壁画的栩栩如生,也不是没领教过国画的意境之美。只是没见过这么多,这么自由,彷佛是集天下的武功绝学于一身世外高人,随心所欲的施展各家兵法,打得我是血肉模糊,千疮百孔,硬撑着一口气不肯过去,只是为了再多瞟两眼前辈高人的一点点风姿。

莫高窟艺术的巅峰是唐朝。无论是彩塑还是壁画,我几乎可以感受到盛唐的艺术家满得快要溢出来的自信。然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经历了一千多年一直到清朝都还在不断修葺。早期的莫高窟虽没有盛唐的繁荣与热闹,却有一种少年时特有的汹涌蓬勃的生命力。那时候的线条往往比较粗,就好像小朋友刚学毛笔画时还没有掌握好力度,但却充满了想象力,变化多端,像是全然没有被“美“的教育所束缚。洞窟的装饰也较为质朴,壁画中的设计也不像是精心安排的,随心所欲的全看画师当下的喜好。早期的彩塑圆圆胖胖的,五官比较集中,可可爱爱的。各种文化的碰撞尤其明显,丝绸之路所连接的多种文化都还非常鲜明的保留了自身的文化风格。尤其喜欢的是“娘娘腔”的男菩萨。早期的菩萨大多画有胡须,证明是男儿身,可是身材却是婀娜多姿,S型曲线,丰满的胸部,娇滴滴的站姿,称得上是绝美。尤其是腰上微微隆起的小肚腩,吹弹可破,和衣带上的曲线搭在一起更添柔美的韵味。而那时候的画匠也并不觉得这样的“美”放在大慈大悲的菩萨身上有丝毫的不合适,可见我们现在的那些什么审美标准真是庸人自扰,若是千年前的佛祖可胖可瘦,菩萨可壮汉可娘炮,何以现在我们都要六块腹肌巴掌脸,和祖先相比我们真是狭隘了太多。

从莫高窟出来,才觉得眼睛又酸又累,激动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却剩下一种莫名的失落。这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彷佛是一颗夜明珠,却明明白白的照亮了一条没落之路。很多唐代的壁画上面都覆盖着西夏,甚至更晚期的壁画,前后对比之鲜明,让人汗颜。我开始不明白,前人都已经把正确答案放在墙上了,后人怎么还能抄的如此拙劣。后来我想,大概后人就没打算好好抄。无论是佛教还是石窟,无论是哪个时代,功利性都是超越艺术性的。我们现在欣赏艺术,而当时的人只乞求平安。有钱了就多花点钱,没钱了就少花点钱,也无可厚非。那么现在的我们算是穷还是富呢?别说壁画了,就是绘画,写作,音乐,雕塑,建筑,艺术这样全方位的没落恐怕也只有在战争时期会如此了吧。我们总说时代在进步,可跨越千年的莫高路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进步随时都可能停下来的,而退步却是势不可挡。可骄傲的人类却总以为自己比前人聪明,靠着破坏来彰显自己的伟大。所以莫高窟的历史变成了一部血泪史,从被遗弃到被掠夺,将前朝的人钉在耻辱柱上,彷佛自己就此变成了正义的化身。而我只觉得庆幸,在这茫茫大漠中有这一颗遗珠,若是在中原恐怕已经被毁了千百遍了。我们哪里有资格去批评王圆箓,斯坦因,伯希和。他们发现和保护了这些宝藏,而我们呢,为了饱自己的眼福,朝这宝藏吐的每一口二氧化碳,照得每一束光,都只能让它消失的更快一点。就像在星空下人才会觉得自己渺小,在这样伟大的艺术面前,人自然就变得卑微。在面对两千年后的后人时,我们是否有脸面把这个时代的艺术拿给他们看。那些重塑的佛像所带的奇怪的笑容,像是嘲笑清朝人的无知,却也将世世代代嘲笑下去,直到他们也被毁掉的那一天。